张先震 发表于 2008-9-20 15:14

番薯

  春雨淅沥,农田里,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村民们在育番薯秧。很简单,把去年留下的番薯种埋进土里就行了。甚至不需施肥,过一个多月,便长成了茂密的番薯秧,可剪下栽种。

  番薯有多个名字,除了“番薯”还有叫“地瓜”、“红薯”、“红苕”、“干薯”的,大概叫“番薯”和“地瓜”的人最多。据载,它和许多带“番”的东西一样,是从国外来的,多少年前一位爱国人士把它从国外“走私”回国。它栽种易、产量高、贮藏多样的优点,使它很快超过本土的芋子、淮山等杂粮,迅速在大江南北普及开来。

  番薯的功劳,相信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农村人都深有体会,它给过农民们多少营养、热量,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救了多少农民的命。我生得晚些,番薯已不再占主粮的位置,但仍是村民们必不可少的用来充饥的食物。每年秋冬时节,每家的番薯都大丰收,堆得像小山一般高。每家都有窖子,地窖或者建在地面上的“土窖”(用土砖砌成,外表糊了一层层厚厚的泥),用来贮藏番薯。窖子装满后,余下的除了留一部分近期吃外,其它的大个的晒成白片,小个的晒成番薯干。白片就是整个番薯切成片后拿到太阳下晒干,吃时单独或加把米一起煮。做番薯干则先要把番薯拿到开水锅里焯熟再晒,哂干后用袋子密封装好,上山下田时,或从山上田里回来时,抓一把填肚子。

  白片和番薯干都不顺口、不好消化,更顺口、更易消化的是直接把番薯蒸熟吃和把生番薯切成丝或片和大米一起煮成番薯粥。但天天吃,再顺口的东西也会腻,腻得一见番薯就泛酸。泛酸也得吃,按人头分,一人几根,配一碗照得见人影的稀饭。我家相对人口少劳力多,我和弟弟可以只吃稀饭,而村里一些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大人小孩都一个样,都得吃份下的番薯。我母亲在少女时,有一次吃完自己份下的一小碗稀饭后,实在怕吃番薯,可肚子又还饿,便偷喝了一口她哥哥份下的稀饭,遭了外婆一巴掌。

  小时候,除了西瓜外,没吃过其他水果,什么苹果香蕉,听都没听说边。番薯便是我们的水果。放学回来,或中午去上学前,必要吃一根生番薯。番薯贮藏的时间越长,淀粉转化成糖份越多,越甜。只是大人不让孩子多吃生番薯,说吃多了肚子里会长蛔虫。当时不知为什么会长蛔虫,问大人,也说不出原因;长大后才知,番薯还在地里生长时农人会用大粪去施肥,这样大粪里的蛔虫卵就会粘附在番薯上,容易吃进肚里。

  番薯吃多了腻,炒番薯片却从没吃腻过,极爱吃。快过年时,母亲从窖子里拿出番薯洗净切片,开水焯熟后晒干。过年了,拿出番薯片和洗净晒干的沙子一起下锅炒。炒好的番薯片又酥又香又甜,极好吃,大年初一一起床便装满了口袋。

  还喜欢吃番薯淀粉做成的丸子。生番薯用机器打成泥后,洗出淀粉哂干。做丸子时,像和面那样,把淀粉和“熟“,揉成丸子下锅煮。煮这样的丸子需放很多油,作料也要多,最好有肉未。那时,村里做喜事办酒席时,上的第一道便是这样的丸子。虽好吃,但因耗油还要有好作料,平时少有人家做这样的丸子,只偶而做上一两次改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番薯已完全从农人的饭桌上退下来了,每家都可以完全不吃它,只把它当零食,想吃时偶尔吃上一根。田里和房前屋后种的一丘丘番薯,都是用来当饲料喂猪的。

  可是,番薯在城里却兴起来了。据研究,番薯有很强的抗癌功效,在所有的蔬菜和主粮杂粮中排名第一。于是,在城里一根烤番薯卖几元钱,酒楼一碗番薯汤卖上几十上百元,还大受欢迎。

  看来,番薯的价值永远不过时,人类永远需感激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