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震 发表于 2008-9-20 15:14

山药

  和番薯、芋子等杂粮一样,山药也一直陪伴着我,从出生到现在。

  山药也叫“怀山”或“淮山”,薯蓣科植物。它为人们所广泛认识的原因,似乎其药用价值的功劳大于食用价值。其性味甘、平,具有补脾胃和肺肾的功效,治脾胃虚弱和肺肾两虚,而治脾胃虚弱的应用更广些,现在药店里卖的健胃消食片里都有它。

  而我认识它,却是因为食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和番薯、芋子一样,作为主粮不足的补充,填充着我全家人的肚腹,营养着我全家人的生命。直到今天,母亲仍每年都种,只是种的规模和数量比二十年前大为减少,只种几畦,想吃时或调理肠胃时吃上一餐。

  每年农历三月底四月初,母亲开始种山药。山药较番薯、芋子都怕寒,会冻“熟“,所以比番薯、芋子都要迟一些下地,必须等天气不会再返寒时才能种。土壤也较挑剔,不像番薯黄碱地也能种,山药必须是肥沃松软的黑土。母亲从窖里拿出山药种,用刀把山药种切成巴掌大的若干块,每块的切口蘸上从锅底刮下的锅灰,之后,和草木灰一起挑往地里种。半个月后,山药的芽已钻出地面,这时要上山砍来木杆插在芽旁,让芽顺着木杆往上爬。一个月后,藤粗叶茂,爬满了木杆。这时,要防虫。虫害很厉害,若治得不及时,几天时间山药就被啃得只剩藤不见叶。发现有了虫,母亲立即用袜子装了六六粉,用竹竿举着抖撒在每株山药的藤叶上。如今,种的量少,加上对农药于身体危害的认识,便不再用六六粉,一株一株的,用手捏死上面的虫子。

  九月,地里的山药都挖回来了。种的时候一块山药种巴掌大,如今,一块巴掌大的山药种变成了一根,每根几斤重大的则达十几二十斤。九月节,这一带的村子都叫“山药节”,吃山药。但不是煮或炒着吃,而是用油炸。山药刮去皮后,用擂擂茶用的内壁尽是“牙齿”的陶钵磨成山药糊,拌以切得细碎的葱蒜末和肉末,之后用调羹一  勺勺舀下油锅炸。炸好的山药丸子,外表金黄酥脆,内细腻滑嫩,香味扑鼻,十分好吃。遗憾的是,炸山药丸必须趁热吃才好吃,,待冷后,变得粗糙难咽,再下锅蒸热,口感和味道已大不如前。近年来,粗粮细吃已相当流行,许多粗粮都做成了小吃,比如芋子包(“烧麦”),而山药却无法流行,其原因恐怕就是这一缺憾所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