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震 发表于 2008-9-20 15:17

剃头匠

  从小到大,见过很多乡村剃头匠。不知是这种职业的性质改变了他们原本的性格,还是有了那种性格才选择的剃头业,我所见到的剃头匠们全都亲切、热情、和蔼,素昧平生,却似交往深久的老熟人。

  印象最深的是陈伯。我从七八岁开始,连续好几年,都是他给剃的头。他是距我村三十里远的美溪村人,五十多岁,一脸慈蔼。衣着也是粗布,却洗得干净,显得很整洁,另外,两只手臂戴着袖套——这是标志性穿戴:那时,在我们这一带,只要是戴着袖套的男人,便可肯定他是个匠人,或阉鸡匠,或篾匠,或裁缝……种地的男人是不戴袖套的。陈伯在我们村里包头,整个村子的男性的头,都是他给剃的。报酬不是钱,是谷子,大人一年多少斤谷子,小孩一年多少斤谷子,到年底了一起结算付给。

  陈伯一个半月来一次。我家在村头,陈伯最先给我们父子四人剃。剃了几十年头了,陈伯技术娴熟,没有一个动作多余或过轻过重,总是恰到好处。一个头二十左右分钟就剃好了,往往我母亲洗头水都还没烧热。陈伯健谈,和大人谈庄稼收成、婚丧嫁娶等,和小孩谈读书、玩耍,还讲他小时候怎么用蜘蛛网粘知了等等,让被剃者一点也不觉得时间难挨。遇有不肯剃头的幼儿,陈伯便连哄带骗,有时从口袋里掏出几粒糖果,哄得幼儿就范。左邻右舍的叔伯及小孩都来我家门口的坪上剃头,家里能热闹大半天,母亲的灶火也不能停,热水烧了一锅又一锅。

  陈伯阅历广,他又特有心,便积累了很多偏方,什么疮疖、无名肿毒之类的毛病,用他的方子准能治好。有时他正在给我们剃头,便有村尾的患者跑来向他讨教。陈伯总是那样热情,坦诚以授,且谢绝任何报酬,说:“我几句话,又不用我花钱花米,要什么谢。”

  陈伯长年在外奔走,腿脚患有风湿病,年纪大些后,他便不来了,邻乡的一个剃头匠来代替了他。村人想念陈伯,常要念叨他,有他村里的人来我们村,便要向他打听陈伯的情况:身体怎样,一切都好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剃头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