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在线

标题: 漳州棉花画——只有母女继承的濒危技艺 [打印本页]

作者: 等爱的小狐狸    时间: 2014-3-31 15:26
标题: 漳州棉花画——只有母女继承的濒危技艺
本帖最后由 等爱的小狐狸 于 2014-3-31 15:32 编辑

[attach]20157[/attach]

  棉花画,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门独特的民间工艺,始创于1964年,七八十年代远销40多个国家,却在九十代几近消失,这是为何?如今这门技艺的从业人员竟只剩一对母女,这又是为何?本期守艺为您讲述濒危技艺——漳州棉花画的故事。

(, 下载次数: 31)

  棉花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漳州城聚集着一群弹棉被高手,他们创造性地在棉被胎面上镶嵌了图案和文字。到了六十年代初,漳州棉花生产合作社的黄家声、游秋源师傅把原本附着在棉被上的精美图案分离出来,配上山水画淡雅的背景,镶嵌到玻璃框里,便成了一种新的工艺品种,当时定名为“棉絮堆画”。棉花画就此诞生。

(, 下载次数: 33)


  棉花画诞生后不久,便受到海内外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和喜爱。六十年代初,黄家声、游秋源开始招收学徒,扩大生产棉花画。到了七八十年代,棉花画供不应求,远销40多个国家。漳州市民每逢乔迁、新婚,都把新房中能够挂有一幅棉花画当作得意之事。棉花画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多以花、鸟为题材,全部用棉花手工制成,工艺十分精湛。

(, 下载次数: 38)


  随着棉花画的名声越来越大,几十家工厂蜂拥而上争着生产。为争取客户,各厂都压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利润极低。到了九十年代,棉花画厂纷纷倒闭,人散艺绝,盛极一时的棉花画几乎一夜间销声匿迹。十几年后,漳州二轻联社的主任周建成找到了郭美瑜大师,希望她能挽救棉花画。右图的孔雀便是郭美瑜近年的作品,年轻时代的她一个月能做出一百只这样的孔雀。

(, 下载次数: 31)


  郭美瑜19岁便师从黄家声师傅,潜心钻研几十年,目睹过棉花画鼎盛时期的辉煌。九十年代棉花画厂纷纷倒闭后,她虽经营起父亲传下来的照相馆,却从没放弃过这门技艺。04年周主任找上她的时候,全漳州也许就她一人还懂得此技艺。为了让棉花画起死回生,郭美瑜忍痛关掉了父亲传给她的照相馆,右图便是她珍藏的照相馆器材。




作者: 等爱的小狐狸    时间: 2014-3-31 15:35
(, 下载次数: 38)


  自从郭美瑜重新做起棉花画后,她的作品屡在工艺美术赛事中获奖,也被各家博物馆收藏。棉花画列入了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美瑜的工作室亦被评为“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吴伯雄更是为她颁发了贡献奖。这是对郭美瑜极大的肯定,消失了十多年的棉花画终于在的努力下重见天日。

(, 下载次数: 25)


  然而郭美瑜却时常眉头紧锁,她担心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这门技艺会后继无人,再次消失。郭美瑜是位匠人,舍不得卖自己的作品,实际进入市场只有寥寥几幅,收入并不乐观。而学做棉花画,光是基本功就要练上好几年。产业化未成型,学习门槛又如此之高,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少之又少。如今郭美瑜有几个徒弟,有法院的院长,有幼儿园园长,也有中学老师。然而,这些人仅是把棉花画作为一种业余兴趣,远谈不上传承。

(, 下载次数: 26)


  好在郭美瑜还有个女儿,她叫吕嘉慧,1989年生人,充满青春活力,与90后没有两样。吕嘉慧从小耳濡目染,大学期间便跟着母亲系统学习了棉花画的制作技艺,这是很多同龄人无法做到的,每次同学到家里来都兴奋地想学,可学了几分钟就学不下去了。女儿的天资与努力,让郭美瑜看到了希望。

(, 下载次数: 33)


  2011年,吕嘉慧大学毕业,在电信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仍不忘动手做点“喜羊羊”之类的小东西,融入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对于女儿做的这些“新东西”,母亲时常批评,觉得不够精致。或许在母亲看来,也许创新的前提是不能背离传统。女儿不服气,默默改进自己的技术,不仅能将传统的棉花画做得栩栩如生,也能结合时代特点做一些创新。

作者: 等爱的小狐狸    时间: 2014-3-31 15:39
(, 下载次数: 23)


  沉浮几十年,母女二人尽心守护的棉花画到底有怎样的玄妙?

(, 下载次数: 25)


  棉花画种类繁多,林林总总,玲珑满目,140多种规格。但发展到目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浮雕,另一类是立体雕。上图便是浮雕中的精品。浮雕是以山水画为背景,将棉花塑成的各类动植物贴于其上,从而形成的艺术品。图上的《百鸟朝凤》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棉花画,长2.58米,宽近2米,是郭美瑜和几位师妹合作完成的。而图下则是在传统的浮雕基础上加入了剪纸技术,金光闪闪的鳞片便是由剪纸完成的。

(, 下载次数: 26)


  图上的土楼是郭美瑜的立体雕作品,立体雕难度大,工艺比浮雕复杂。惟妙惟肖的云雾、一片片砖瓦、土楼内部的走廊等等,你所能看到的全是由棉花做成的,这气韵流动的画面,全靠手工抽取棉花,一根一根堆、塑、贴而成。一个小小的屋顶,也许就是几百上千根棉花纤维。

(, 下载次数: 30)


  郭美瑜目前做的棉花画大部分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材料,棉花是当年的姐妹们翻箱倒柜找出来的,做一幅就会少一点。而现在买的棉花又很难找到染料漂染,原材料成了问题。郭美瑜思来想去只能找新材料来代替,图上孔雀的羽毛便是由金丝绒线所做,亮度、色彩更胜一筹,作品比以前更加艳丽了。

作者: 等爱的小狐狸    时间: 2014-3-31 15:41
(, 下载次数: 30)


  郭美瑜是位匠人,做工精益求精,视作品如生命。她做的每只孔雀都在眼睛上加了细细的眼线。可别小看这眼线,这是郭美瑜将棉花纤维慢慢揉搓成的细线。

(, 下载次数: 31)


  棉花画作品如此精细复杂,而制作工具只需刷笔、镊子和剪刀,从事这门工艺的人该是有多心灵手巧,才能做出这奇特的艺术珍品啊。

(, 下载次数: 24)


  棉花画的原材料也不复杂。颗粒状的桃胶是一种植物胶,环保粘性强,泡在水里半个多小时便可融化成胶水,是早期棉花画使用的粘贴剂,如今更多的是用更加方便快捷的工业胶;脱脂棉花去除了杂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纤维柔软细长,洁白富有弹性,易于分层,十分适合棉花画的制作;绒线则是近年使用的新材料,多用于制作鸟类的羽毛。

(, 下载次数: 21)

  剪、贴、扎、塑是棉花画制作的基本技法,所有复杂的棉花画都是从这四个技法一步步做成的。这不仅考验手艺的纯熟,更考验人的耐心。在如今机器可以生产一切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种纯手工的工作呢?也许大部分人都会像吕嘉慧的同学那样,学了几分钟便学不下去了。


作者: 等爱的小狐狸    时间: 2014-3-31 15:43


  就在去年,吕嘉慧辞掉了电信公司的工作。郭美瑜很早就把家改造成了工作室,如今母女计划着在古城文化街开一家店,把工作室搬到那儿去。



  郭美瑜不懂市场,自己的作品也舍不得卖,觉得花太多心血在这上面了,也许这是工匠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吧。吕嘉慧说:“我和郭老师不一样,我希望能把棉花画市场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棉花画,将来也想把这门事业传给子女。”





欢迎光临 将乐在线 (https://www.3533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