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将乐在线 首页 特别关注 查看内容
1

将乐发现一疑是明代朝笏的文物

       

82岁老人余兴福指着祖厝屋梁说:“‘文革’期间朝笏就藏在这儿。”

  “昨天村支书余本盛说,你们要来看,刚好族里人都在,同意了。要不,只要有一人不答应,我们都不轻易拿出来给人看。”70岁的余远植,在同一房派余树煌、余七斤等十多位族人的陪护下,在一村民家里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黄绸布包。很快,一块狭长的“板子”展现在眼前。

  这块“板子”就是湖管村余氏第四房“祖辈相传二十多代的朝笏”。8月7日上午,记者在将乐县漠源乡湖管村见到了它。

  笏,古时大丞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又叫朝笏、“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这是我们祖上余化淳太公,在外地做大官时留下的遗物。平日里,从不拿出来看,只有扫墓祭奠先祖时才偶尔拿出来。”村民余树煌说这话时,带着虔诚的微微笑意。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当地在明代确有余化淳其人。据《将乐县志》记载,余化淳系明代儋州知事,后又任过海防同知、湖州府同知。该县古镛镇梅花井村有余化淳其墓,湖管村余氏四房后裔年年清明、冬至两次祭扫。

  这块“板子”重425克,长48.6厘米,一端宽度为9.8厘米,厚0.5厘米,另一端宽度为7.8厘米,厚0.4厘米。正反两面纹理不同,光滑细腻。可以直接排除的是,这块“板子”非竹木制品。具体材质,需进一步考证。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板子”靠近电灯,灯光会透过“板子”中央那丝竖着的纹理,现出一道朦胧的红光。

  据村民余七斤介绍,先人余化淳在外做官,客死他乡,现在余氏后裔祭扫的梅花井余化淳的墓是座衣冠冢。早年,余氏后裔还留有玉杯、玉簪、象牙筷子、官帽等5件余化淳留存的物品。在文化大革命时,那顶官帽被毁坏。其余4件物品,因为藏在村里一座老祠堂的房梁顶上,才逃过一劫。不幸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玉杯、玉簪、象牙筷子都失踪了。于是,村里人对剩下的一块“板子”,不再大意,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管理。

  这块“板子”是不是村民所说的朝笏?如真是朝笏,又究竟是不是余化淳所留?保留的年代究竟有多远?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记者从将乐县博物馆了解到,此前该县没有在民间挖掘或发现过官用朝笏。(李宣华文/图)

说点什么...

已有1条评论

最新评论...

fjyh198702012007-12-13 11:11引用

支持 本文让我增长了见识

查看全部评论(1)

本文作者
2007-8-24 09:13
  • 2
    粉丝
  • 843
    阅读
  • 1
    回复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