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散文] 水井·老人

[复制链接]
张先震 发表于 2008-9-1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起那口井,就想起那位老人;想起那位老人,就想起那口井。

  老人住在离我老家住屋百米多远的坪上,是年轻时随丈夫一起从外地搬来的。自我记事起,老人就已近七旬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只是端正的脸庞,匀称的五官,依稀可见她年轻时的俊秀模样。我们小孩子没有一个说得出老人的姓名,估计很多年青人甚至中年人也不知道,可能她在娘家行三,大家都叫她“三姨”,年老后大人小孩都叫“三婆”。

  井在老人门口的坪上,是他们从外地搬来时,她的丈夫花钱请人打的。丈夫自己也动手,数九寒冬一连打了八九天,才打出水来。周围十几户人家,原先都要到很远的村南的井里挑水,这下这么近就能挑到水了,都很感激老人夫妇。老人热情地说:“同船过渡三世修,我们能住在一起,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缘分呢,不要客气,尽管挑吧。”于是,井前就一天到晚都有人,挑水的,刷洗家具的,络绎不绝。老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把这里变得这么热闹,该我谢谢你们呢。”

  老人很疼爱小孩子,小孩子来挑水,她见了总要叮嘱一句:“正长身子骨,挑少点,别压坏了身子。”有时我们玩得一脚泥,跑到井前冲脚,老人在屋里见了,招招手,把我们领进屋,端出一碗炒得喷香的黄豆或南瓜籽,分发给我们吃。左邻右舍谁家的孩子病了,她也挂在心上,跑前跑后帮着找药煎药。老人纳得一手好布鞋,纳的布鞋抱脚、结实耐穿,见邻居哪个孩子的布鞋破了,悄悄给纳上一双,送到家里来,父母惊喜、感激之余很奇怪:“你没来量小人仔的脚,没来取鞋样呀!”老人一脸的笑:“孩子四处跑,哪里没有他们留下的脚印呀!”

  遗憾的是,老人自己却没有孩子,一直就两个人生活着。他们没有生育过,也不知是谁的原因,他们从来不对别人说,即使是最亲近的邻居。有时,别人谈话时无意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老人和丈夫便眼眶通红。但这个遗憾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总是恩恩爱爱,相濡以沫,我们从未见过他们之间闹矛盾。这点,值得周围的所有乡亲学习,有夫妻吵架打骂时,便有劝阻的人说:“你们看看三婆两口子,一辈子和和睦睦,多向他们学习吧!”

  不幸在那年夏天发生。老人的老伴身体很好,七十来岁了仍身板硬朗、手脚利索,还种着地。那天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正碰上两只公鸡在井边打架,一只公鸡掉到井里了。老人的老伴急忙放下锄头,搬来梯子下井捞鸡。刚下到井里抓到鸡,不知怎的放在井沿上的锄头滑落下去,铁锄正击中他的头,立刻鲜血直喷,栽在水里……

  老太太顿时瘫倒在床,半月后才在邻居们的一再劝慰下颤巍巍起床。

  周围的人们都不敢喝那口井里的水了,说一想起就头皮发麻,他们向老人致歉,在另一家人门前重新打了一口井。

  自此,老人门前冷清下来,除了得空时来看望安慰老人的邻居,便只有老人独坐井旁。有时,老人坐着手里做些零碎活,剥豆、刮芋皮之类的,而更多的时候,老人什么也没做,就那么静静地坐着。

  两年后,老人离世而去,就坐在井旁走的。邻居去看老人,老人坐在椅子上,头垂着,已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呼吸。

  又过了两年,这口井被填了,老人的土屋也拆了,在原地建起了大队部。老人和井彻底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只是,仍不时地想起她,想起那口井,一想起说起心头便漫着淡淡的伤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0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24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0598-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