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资讯] 将乐县出台管理办法保护地标产品龙池砚

[复制链接]
dirkrose 发表于 2013-11-2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镌其上 砚里传承

福建省将乐县出台管理办法保护地标产品龙池砚

    □ 谢绍聪 徐锦锋 本报记者 江 东

    龙池砚,产于福建省将乐县,素有闽砚精品之称,其制作始于唐,盛于宋、明,是我国著名古砚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龙池砚制作原石取自县城北郊一带,相传古有仙人曾在此点化过一条龙,故此地被称为“龙池”,龙池砚也因此而得名。清《闽产录异》记载“其质视端则绌,视歙实赢”。

    龙池砚制作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全凭人工制作,雕饰以龙的图案为主,其他图案为辅。经过选材,设计布局,切割外形,初磨、修边打磨、细雕、打磨、上线、细部雕刻、水磨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之后,还要进行点睛和抹金处理。规格有大、中、小之别,又有有盖、无盖之分,形状大多为方形、圆形、腰形,也有因形构图的奇形砚和仿物设计的象形砚、仿古砚。精工雕刻的龙池砚光泽莹亮,细润光滑,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砚池盛水10余日不干涸,尤以海棠状晕纹者为上品,只要对着砚台呵上几口气,就会出现滴滴露珠,即刻就可以磨墨,有呵气成墨之说。用龙池砚磨出的墨,宜书宜画,成色明晰,书写流畅,不伤笔毫。

    著名的宋代理学家杨时(号龟山先生,诞生于龙池)著书习字皆钟爱于此砚。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9年),高宗皇帝有一次发怒时将砚台扫落在地摔碎了,杨时知道后就精心挑选了一块龙池砚献给了高宗皇帝,高宗看这砚台颜色纯青,墨池光泽莹亮,十分特别,就详细地询问了一番,听完杨时的介绍后,高宗皇帝越发喜爱,即刻就下旨把将乐的龙池砚定为宫廷贡品,要求每年向朝廷进贡。由此,龙池砚便声名鹊起,名扬四海,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其制作工艺随之也达到了巅峰。

    然而,龙池砚的发展却也饱受挫折,险些失传。在那场打倒一切的10年浩劫中,龙池砚几乎被彻底摧毁,许多的砚台制作样谱被抄焚毁,制砚工人纷纷转行或告老退休,各种祖传制作技艺逐渐失传。1987年,县内仅剩3人从事龙池砚制作。2002年,老工匠车明迟师傅逝世后,他的儿子张旺金成了龙池砚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龙池砚制作已进入了停滞状态。靠着家传的唯一一本龙池砚图谱《梅花》独自支撑了技艺的传承,张旺金历经坎坷,面对龙池砚的现状也不禁潸然落泪。

    龙池砚的制作进入了低谷,这引起了将乐许多有识之士的忧心和呼吁,社会各界纷纷为抢救龙池砚传统工艺出谋献策。为此,将乐县质监局也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呈报了《观他山之石,谋龙池砚文化品牌发展——龙池砚文化产业运作与品牌发展调研报告》一文,提出打造龙池砚文化品牌的建议和举措,得到了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龙池砚发展指导委员会,对龙池砚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了《龙池砚产业发展纲要》。2008年,将乐县质监局组织制定的《龙池砚产品标准》通过了福建省质监局审定、发布,有着千年制作工艺历史的将乐龙池砚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并在2009年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乐县政府也随之出台了龙池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下,龙池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千年古砚在当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里焕发出了新姿,成为传统美术工艺中的一朵奇葩。2010年,作品飞龙夺魁入选上海世界博览会福建馆精品区展示。同年,作品“中华宝鼎”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2011年,龙池砚获评“中华老字号”;在不久前揭晓的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作品《中华神韵》荣获铜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张旺金也被人们广为所知,面对各种接踵而来的荣誉,张旺金变得淡然了许多。“想想含冤九泉下的人们,我们幸运多了。挫折是一笔不得不接受的财富,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得到他。”张旺金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镜头前如是说。

    对于将乐人而言,龙池砚不仅是先人留传下的一笔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对杨时精神的一种历史传承,更是人们面对挫折,永不言败的写照。

    《中国质量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737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24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0598-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