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将乐特产——锅边糊

[复制链接]
rrpyhy 发表于 2008-6-2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楼 黄太紫 的帖子

 
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呀?
 
黄太紫 发表于 2008-6-2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不知道啊。

一ki西,海西也套。

一直吃,会吃热掉。

:lol
 
jimmy520 发表于 2008-7-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一回将乐,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吃碗锅饭。一碗热腾腾的锅边,有着太多的回忆了!
 
高唐八块石 发表于 2009-9-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锅边是福州的特产,看来你了解的还太少。
说朱德总司令来到福州,然后就有了个关于福州锅边糊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所以现在锅边糊成了福州的特产哦!
 
紫雨 发表于 2009-9-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自家的话,好像就有哪一天要特地做“垫片壶”的吧
 
步希 发表于 2009-9-1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有说是莆田的特产,看来,您的帖子可信。也许,讲福建的特产更准确吧。 24# 高唐八块石
 
 楼主| yhxoop 发表于 2009-9-1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也有? 好久没吃过了~
 
高唐八块石 发表于 2009-9-24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26# 步希




也许吧!福建特产,不过正是因为整个福建都有了,才更要查处锅边糊的来历,才发现,真的是福建特产,以福州锅边为风味最佳:

简介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福建著名佳点,与肉饼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台湾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虾汤中,煮制而成。
             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鼎边糊已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见“鼎边糊”三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做法磨米浆
  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起,加清水磨成浓浆。
制虾场
  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封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制辅料
  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切条;洗净切段,起油锅编熟。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装碗即成。
  成品色白,质鲜嫩,有浓郁的闽南渔家风味。
特点      鼎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涮)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做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如今,鼎边糊小吃摊在福州的街头巷尾更处处可见,已成为市民常用的早点,食品店里还有袋装“鼎边糊”出售,可以随时煮食。
历史由来      1961年,朱德元帅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难以忘怀。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步希 发表于 2009-9-2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8# 高唐八块石
 
 楼主| 步希 发表于 2009-9-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 步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24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0598-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