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从科学的立场谈进化论(三)

[复制链接]
张先震 发表于 2012-12-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科学的立场谈进化论(三)
六、已知的事实与进化论冲突之处
  接着,我们再从已知的事实来检验进化论是否合理。
  首先,我们从比较解剖或生理学上的证据来看。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同源,理由之一是因为从比较解剖学及生理学,发现各种不同生物之间,有各种相似点及相异点。相似点愈多的,把它们归成一类。再依结构之复杂度及化石的发现,可归纳出一个演化树(演化的次第及关系)。如果以这些解剖学或生理学上的证据来检验演化树时,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从动物的演化树来看,由腔肠动物往上进化分为两大支,一支往棘皮动物和鱼类、脊索动物这方向走,属于后口动物;另一支是往扁形动物、圆形动物,走到最后是节肢动物,属于原口动物。以循环系统来看,循环系统一般分成开放式循环及闭锁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系统没有血管,血液流在一个没有限制的体腔里面。闭锁式循环就像人类有心脏、血管,血液是流在管腔里面。由演化树两大分支来看,属后口动物的脊椎动物皆是闭锁式系统,可是其祖先棘皮动物却是开放式。另一边原口动物大部份都是开放式系统,可是其中之一的环节动物譬如蚯蚓却是闭锁系统,它有血管且它的血似脊椎动物含血红素。我们再看排泄系统。脊椎动物大部份都有肾管,而原口动物如节肢动物则都没有。然而奇怪的是,往节肢动物这边发展的比较低等的有一门称为圆形动物门,它却有肾管的构造;而往脊椎动物发展的这一边,它底下的棘皮动物却没有肾管的构造,这又是一个矛盾之处。我们再分析比较生理学上的证据,譬如排泄物合不合演化树的推测。在演化树中,鱼类演化成两栖类,两栖类演化成爬虫类,爬虫类演化成哺乳类。鱼类的排泄物是尿素,两栖类亦是尿素,可是爬虫类却变成尿酸,更高等的脊椎动物又变成尿素。所以从比较解剖学及比较生理学来看,进化论都有矛盾之处。
  从事实证据的层面,进化论第二个矛盾之处是中间型生物的缺乏。何谓中间型生物?生物的进化必须经由缓慢的变异,若是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异会导致死亡。一个生物不可能由没有眼睛突然变成有眼睛,因这是违反遗传学法则的。进化论者亦承认进化须经由逐步的变异;无数次逐步的变异,再加上经过漫长的时间,使得一切没有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我们先允许此种假设成立,再看它与事实是否符合。如果进化果真经由逐步变异,则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无数种中间型的生物。譬如要从没有眼睛的进化成有眼睛的,就应该要看到具有类似或不全的眼睛构造的生物。若爬虫类是由两栖类进化来的,则应看到介于两栖类跟爬虫类之间的中间型生物。同理若哺乳类与鸟类是由爬虫类进化而来的,则大自然应存在许多爬虫类与哺乳类或鸟类之间的中间型生物。而且这些中间型生物应该有无数种,如同光谱一般是连续的,而不应该是跳跃式的。跳跃式的变迁不合乎进化论的假设,它应该是连续式的变迁。可是在大自然中,中间型的生物却付之阙如。现存的生物分类不同时,差异非常明显。譬如动物可以分成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各门。不同门之间的差异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然而不同门之间的中间型生物都不见了。进化论者解释说:这些中间型生物都被淘汰了,所以都看不到。这种说法没有道理。譬如说:若哺乳类是由爬虫类进化成的,爬虫类与哺乳类皆可存活下来,理论上介于其间的中间型生物应能适应环境,没有理由被淘汰的,因为比它低等的爬虫类皆能存活。其次,中间型生物的缺乏,并不只是少数几门而已,它是演化树中每一门的每一个地方普遍的现象。
  第三个进化论不符事实的矛盾是,器官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中的器官也缺乏。如同前面所讨论的,一个高度分化的器官,不论是眼睛、耳朵或心、肺、肝、肾等内脏,构造极其复杂,从没有器官的演化成有器官,必须经由许多次逐步变异,因此应有许多形成中的器官存在。然而自然界中的生物并不具有形成中的器官。同样的道理,这些形成中的器官虽然没有功能,但应该也没什么坏处。若没有什么坏处,则没有理由被自然淘汰。从没有眼睛的生物演化成有眼睛的,中间具有不全眼睛构造的生物没有理由灭亡。因为没有眼睛的都能存活了,具有不全眼睛构造的为什么会无法存活呢?这也是进化论的矛盾之一。
  第四,在自然淘汰中还有很多无法说明的进化现象。譬如说有很多组织或构造,在演化过程中它不应该影响到生存,可是它竟然会经自然淘汰而演化出来或退化消失是很难被理解的。例如眉毛、睫毛、头发、体毛、面部的表情肌、尾巴等,这些构造的有无和生存都没什么关系,天择如何使它们进化成功或退化消失呢?眉毛跟生存有什么关系?尾巴跟生存有什么关系?体毛跟生存有什么关系?在人的演化的过程中,假设从有毛、有尾巴的人猿变成没有毛、没有尾巴的人,那些有毛、有尾巴的为什么会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没有道理。另外,为何能演化出眉毛、睫毛出来?没有眉毛、睫毛不会影响生存的。智力也是如此,如果说智力高的才能适应环境,那狗、猫、狮子等它们都应该活不下来,猴子也不应该活下来。现代人不论是什么种族,智力皆相差不多。人类与猩猩、猿猴则相差很多。如果人类是由猿猴的祖先经百、千万年进化成的,则进化过程中的人猿智力应比猿猴高,为什么会被自然淘汰呢?这些疑点进化论也没有办法说明。
进化论者常以化石的发现做为生物进化的遗迹与佐证。然而化石所呈现的情形有许多地方并不支持进化论。化石所呈现的疑点主要有二:第一是化石空白。几乎所有的化石都是在寒武纪以后的岩层发现。寒武纪距今天大约是六亿年,而地球的年龄一般的讲法是约三、四十亿年。由三、四十亿年前到六亿年前这一段我们称为前寒武纪,而这一段时间的岩层化石非常稀少。大量的化石突然在寒武纪出现,大约有数十亿件之多。在这些化石内的生物都是高度分化构造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几乎包括了所有现在已知的各主要动物门。若生命是由单细胞进化来的,从单细胞演化至脊椎动物这一段的化石应该在六亿年以前的前寒武纪岩层被找到。然而前寒武纪间的化石几乎没有,而于寒武纪却突然出现了数十亿件高度分化的化石。从单细胞进化至无脊椎动物理论上要十五亿年的时间,而这十五亿年间却都没有化石。此段时间占了整个进化史的四分之三。而自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这段只占四分之一而已。前寒武纪岩层的结构类似寒武纪岩层,皆非常适合保存化石;而且其岩层厚度达五千呎,可是发现的化石却极少。此种现象称为化石空白。由进化论的观点,对此种现象很难自圆其说。第二个疑点是化石缺环。化石缺环和前面所提到的中间型生物缺乏的现象相吻合。进化须逐步变异,应有很多中间型生物;但是中间型生物于自然界严重缺乏。即使中间型生物都因适应不良而被淘汰了,也应该有化石被留下来才合理,然而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化石。这些中间型生物化石的缺环情形非常的普遍,在演化树的每一阶层都存在。譬如说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其进化据推测须一亿年之久。一般认为是由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鱼类,可是却没有看到介于棘皮动物与鱼类间生物的化石。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一般认为是由鱼类中最像两栖类的总鳍鱼进化成两栖类中比较像鱼的鱼被属。可是也没有看到介于其间生物的化石。从两栖类到爬虫类也是一样,一般认为是由两栖类中有一些十几公分大小像爬虫的生物,进化成爬虫类。而爬虫类最有名的即是恐龙了。两栖类之体型不大,约十几公分大小,但是恐龙体型最大的雷龙,却将近有二十五公尺长。从那么小的演化成那么大的,就应该会有中间型的生物,譬如一公尺、二公尺同时具有恐龙和两栖类的特征的化石出现,但却都没有。恐龙便如魔术般的大批出现却又大批灭亡。由爬虫类进化成鸟类的中间型生物化石,进化论者最喜欢提的是始祖鸟,他们认为始祖鸟是爬虫类,所以始祖鸟是爬虫类变成鸟类的证据。为何会如此想,是因为始祖鸟有几个特征:第一个它有牙齿,因现在的鸟类都没有牙齿。第二个是它的翅膀有爪子,而现在鸟的翅膀都没有爪子,而爪子很像爬虫类的四肢。基本上是这二点,但这二点却不具特异性。因为那时的爬虫类有的有牙齿有的则没有,而后来鸟类的化石亦是有的有牙齿有的没有牙齿。现在的鸟类亦有人发现有牙齿或有爪,故这二点不能当作它是爬虫类的根据。而依据研究,始祖鸟的翅膀是羽毛而不是翼。鸟类的定义是羽毛,由死的角质构成,如同人的毛发指甲。而恐龙的翼则是肉包骨头的,二者是差异很大的。所以始祖鸟其实是鸟类,而不是爬虫类,故进化论者认为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是不对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只鸟了。从爬虫类到哺乳类也类似,中间型生物的化石缺环情形普遍存在。
  由以上讨论可知,物种的进化,从理论及从实际的证据来看,都有非常多的疑点跟矛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0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