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财经] 将乐:一个山区县的设施农业之路

[复制链接]
dirkrose 发表于 2013-3-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均下来一天100块左右吧,哈哈哈……”3月18日,见到老谢时,她戴着草帽正在大棚里风风火火指导姐妹们移栽菜苗。

  老谢名叫谢金銮,将乐县万安镇万安村人,51岁,声音大,笑声爽朗,已在村里利农集团的设施栽培蔬菜基地干了一年。

  去年初,她家6亩田和村里其他人的田一共1523亩,流转给利农搞设施农业。老谢和老公、儿子一家三口人不仅有了每亩每年800多元的田租收入,还成了利农的工人。

  将乐县是农业大县,和众多山区县一样,在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还停留在传统层面,甚至出现农田荒废情况的背景下,从2010年开始,该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三年来,新华都、香港利农、福建金森等三家上市公司落地将乐,带动一批本土企业参与设施农业;该县还把设施农业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产业依托,让许多像老谢一样的农民有事做、有钱赚、留得住,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路子。

  谋求改变,
  设施农业“落地生根”

  2010年3月,将乐来了一位挂职副县长翁定河。作为一名拥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挂职前任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的专业人士,翁定河到将乐后,被安排主抓“三农”工作,包括小城镇建设。

  翁定河告诉记者,大量青壮年出外务工,留在家务农的基本都50岁以上;农业长期靠稻和烟当家,种植规模小,“五新”技术难以推广;不少农田被抛荒……这些山区县普遍存在的状况,也一定程度出现在将乐。该县13万农业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万多人,平均一户有一人转移出县外;20万亩耕地中,不少面临荒废、亟须参与流转;全县没有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没有一个省级品牌,没有一家市级的专业合作社等等。

  面对如此困局,通过调研,翁定河决定从发展设施农业入手。“设施农业是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的生产方式,不仅具有产值、效益的叠加效应,还可以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使农业劳力由季节性就业向周年充分就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及吸纳劳力的潜力。”翁定河在各种场合不断宣传这一理念,并多次组织农业干部和种植大户到漳州等地参观学习。

  2010年底,将乐县把设施农业列入农业农村经济战役重要内容,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设施农业建设工作评价和奖励机制,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乡(镇)目标责任书内容。

  龙头带动,
  设施农业“绿意葱茏”


  将乐县农民对设施农业了解甚少,认为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为此,将乐县通过龙头带动的方式,让群众“眼见为实”,从而撬动当地民间资本。

  新华都在落地将乐之前,没有蔬菜基地。“通过积极努力,新华都同意到将乐建立设施蔬菜基地。”翁定河说,2010年下半年,占地1000亩的新华都设施蔬菜基地在将乐南口乡开建,每亩投资2万多元,主要生产供应三明地区的蔬菜,如今二期2000亩也已开建。在此基础上,新华都又在将乐城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融合卖场、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区域总部功能。

  新华都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不仅消化了当地近百人的劳动力,带动了高唐、光明、万全等乡镇农民参与设施农业,更为重要的是为禾生原、金森等多家本土企业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以禾生原生态菌业公司为例。这是一家原主产金针菇、杏鲍菇等菇类,兼做菌种、菌袋的本土食用菌企业。仗着不错的效益,起初,老板黄流塘对翁定河的到访并不感兴趣。经过30多次的登门造访,黄流塘被翁定河的执着感动,也对设施农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促使黄流塘下决心发展设施农业,则是新华都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未来蔬菜要进超市,没有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行不通。”黄流塘说,自己的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进行产业升级,未来才具有竞争力。

  在县里的支持下,禾生原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三明首家规模化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且是全省极少数通过物联网管理的企业之一,并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良种繁育与示范基地建设”、国家星火计划“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项目,成为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辐射带动将乐2000多户菇农生产食用菌2500万袋,增加产值6000万元,增加从业人员6250人。”翁定河说。

  建设小城镇,
  设施农业“功不可没”

  万安镇有人口1.03万,外出务工人员占一半,同时,外乡镇有2000多人积聚到镇区。2010年,万安被确定为三明市17个中心乡镇之一,也是全市12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之一。

  翁定河告诉记者,推进中心乡镇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人的积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三个方面。三者中,产业发展将对中心乡镇建设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了产业依托,人才能有效长久积聚,基础设施才不会成为摆设。

  万安镇把设施农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

  利农集团是一家以果蔬研发、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品牌化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国际化农业公司,也是我省最大的设施农业公司。由于沿海连片土地已难找,公司有意尝试在闽西北发展设施农业。翁定河积极前往沟通联系,并最终把利农集团引进落地在万安。

  “我们选择将乐,因为这里投资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利农农业科技三明公司副总经理吴灿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公司一期投资1.2亿元连片建设1500亩高标准、现代化连栋钢架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并打造集种植、分级、包装、冷藏、速冻、配送及直销等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产的农产品全部实行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

  “利农落地后,有力推动了中心镇建设。”万安镇党委书记吴健成说,利农先进而现代化的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对农民的传统观念是一种冲击,还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利农不仅给万安镇万安村参与土地流转的500多农户每年130多万元的田租,还大量消化了当地劳动力,吸引出外务工人员、村民及外乡镇人员朝万安镇区积聚。“利农直接派来的人员仅5人,其他都是聘请当地人。”吴健成说,每天都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利农蔬菜基地务工,平均每人每年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二期占地2000亩,建成后,每天将吸纳就业近500人。”

  “我每个月工作25天,工资两千多。”老谢快人快语,老公开拖拉机帮利农运送蔬菜、垃圾等,原来儿子出外打工,如今主动回家购置了一辆微型车也帮利农搞运输。一家三口月纯收入有八千元左右,每年还能拿到数千元的田租。

  经过三年的发展,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一点点改变着农业大县将乐的“生态”。目前,该县有设施农业近6000亩,三家上市公司落地将乐搞设施农业,两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五有示范社。

  福建日报 3月21日报道(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沙观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737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