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转贴] “开门反腐”正是毛主席倡导的“走群众路线”!

[复制链接]
老羊头 发表于 2013-12-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主席离开我们已经37周年了。在纪念老人家逝世的日子里,回顾他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回顾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丰功伟绩,尤其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严格整治官吏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对现在深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更值得参考与借鉴。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严格治官吏”的人民战争思想永放光芒!
      发动群众还是“少数人空忙”,不仅决定着各项事业的成败,也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试金石与分水岭。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就定下基调,明确规定“不再搞政治运动了”。这就意味着各级官员不再挨批斗,不再被群众监督,可以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了。那么,事情真的会如人所愿吗?政治与经济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毛泽东曾经说过:整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还说:灿烂的政治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尽管文化大革命成为“十年浩劫”,尽管很多的老干部老党员受到了不应有的待遇,不公正的批判,但是,毛泽东严格治吏,身体力行的治国经验不可完全否定。如今,最缺少的就是毛泽东时代对各级官吏严厉管教,利用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对他们“严格执法”的手段与气魄!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见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团结人民,廉洁奉公,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搞好经济建设的作用有多大。因此,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把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抓得很紧很紧。把“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尤其对贪污腐败行为绝不姑息。不以任何理由为他们开脱罪责,更不会“护犊子”。开始,就发生过刘青山,张子山贪污根治海河专用款问题。据说不过一万元。尽管贪污的数额不算多,尽管这两位都是革命的功臣,是一起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战友。但为了严明法纪,为了教育更多的领导干部,为了给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最终毛泽东还是“挥泪斩马谡”,将他们送上了法场。就是这个“贪官判死”的案例,教育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党政官员。震动全国,影响深远。后来,邓小平曾经提起这件事,他说,把刘青山张子山政法,解放之后的几十年里在高层没有再次发生过贪污事件。“上梁若是正了,下梁还会歪吗”!
      毛泽东主席执政的几十年里,他虽然也知道经济强国的重要,也强调“抓革命,从生产”的战略方针。但是,就总体而言,他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各级的官吏上面。强调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反对贪污腐败行为,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行为,因此,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三反,五反,四清,大跃进等等,很多政治运动“矛头”都是直接针对各级官员的,就是要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为人民大众服务,让他们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一身清白两袖清风。让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对待人民群众要有一种“敬畏之心”!
      然而,最近几十年,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利冲出了“笼子”,失去了羁绊束缚,放荡不羁起来。毛泽东“严格治吏”,群众来监督的场面不见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官吏多有以权谋私者,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者,多有既得利益为上者,还有买官卖官权利寻租者等等。所以,“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就成了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所以,“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现象也成了见怪不怪的笑谈。官员腐败导致了政府的腐败,政府的腐败导致了司法的腐败,司法的腐败导致了“公平与公正”受到了极大地威胁与挑战。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对官吏放松了管理与惩治的结果,就是党不管党,吏不管吏产生的恶性循环!
      别看各行其是,“吏治”严重缺失。相反,政府对老百姓“执法”可不含糊,威风八面。何以见得?那么多的“行政执法大队”足以说明。这些执法大队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对老百姓使淫威,耍蛮横的吗?尤其是城管,或综合执法之类。不就是楷百姓的油,罚百姓的款,强迫百姓老老实实敢怒而不敢言吗?所以,才会出现“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幕幕悲剧的重演!
      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就要学毛泽东。严格治吏的“批判会”要比对百姓的“执法队”重要得多! “开门反腐败”,就是在践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来源新浪博客:北京.毛主席思想宣传站 作者:老君论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16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