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九句警示语 让孩子躲开车祸

[复制链接]
悠悠情思 发表于 2014-3-1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悠悠情思 于 2014-3-20 09:38 编辑

        据统计,在全球,短短90秒就有1名儿童死于交通伤害。在中国,每年有近2万名儿童因交通伤害而受伤,其中死亡人数超过7000多人。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每年的6、7、8月是儿童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同类事故总数的30%。看好孩子,父母责无旁贷,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给父母和孩子提出了几点安全建议。

        【父母要牢记的话】

        以身作则不违章

        如果父母无视交通规则,孩子也会效仿。因此,父母自身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以言传身教培养儿童良好的交通习惯。父母要教孩子认识交通警示信号和道路标志,为孩子上好交通安全的第一课。

        8岁前抓紧孩子的手

        儿童一般要到8~10岁左右才能独立过马路,在这个年龄段之前,他们对空间、速度、距离等无法很好地认知,很难判断车辆需要开多久会到身边。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8岁前都要亲自带着他们过马路,并给孩子找一条上学、回家相对比较安全的路。每天帮他们熟悉道路,并教他们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寻求帮助。

        过马路遵守“三字诀”

        父母要告诉孩子正确的交通行为,比如过马路“三字诀”:“停”,过马路前先停;“看”,看信号灯,看车;“过”,快速过,并左看、右看、再左看。遵守黄线安全原则,即永远站在黄线的后面等车等。

        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数据表明,在夏天,只要3分钟,封闭的车厢内温度就能从26℃升到38℃;6到8分钟后,甚至可上升到52℃。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中暑、高烧、脱水、抽搐、死亡的风险很大。而且孩子一个人在车内,出于好奇,这里摸一摸,那里按一按,很容易把车发动,造成意外。

        【孩子要牢记的话】

        马路上不能跑跳嬉戏

孩子喜欢在马路上玩耍嬉戏,一旦车辆无法及时避让,后果将不堪设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中国每年有近1.6万名15岁以下儿童步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甚至死亡,而违章穿越车行道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躲开拐弯的车辆

当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的时候,就是汽车在告诉你它要转弯了。遇到要转弯的车辆,特别是大货车,不能靠它们太近。因为汽车转弯时,前轮通过道路的某一物体,很可能后轮却不能通过。这时孩子即使躲开了车头,也很有可能被车尾撞倒。

        远离汽车尾部5米

        实验证明,2岁幼儿蹲在车后10米处,司机从后视镜都可能看不到。因此孩子一定要躲开没长“眼睛”的汽车尾巴,否则一旦倒车,就很容易被撞倒。

        小区门口跟紧大人

        小区门口是汽车进入的繁忙口,而且这里往往因车需要转弯或种有树木等,导致驾驶员有盲区,可能造成事故发生。因此,孩子在小区门口不要玩耍嬉戏,而是要紧紧抓住家长的手,父母更不要因为碰到邻居聊天就忽视了身边的孩子。

        停车场也要小心车辆

        静止的车不代表是安全的,反而比马路上开动的车更危险。停车场空间窄小,视角也有限,孩子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司机发动车辆后才突然发现孩子,很可能已没有反应的余地,酿成悲剧。本报记者李沛珅

        此外,小编还是要,开车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文明驾驶,切勿游戏人生。有道是十次事故九次快,但是,除了快还有很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必须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患于未然:

        一、酒后驾驶: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根据调查表明,40%的酒后驾车者总想来“炫耀”自己的技术,结果造成险象环生。27%的酒后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不强” ,此外,酒后驾驶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以前饮酒驾驶从来没有出过事,而一念之差造成惨剧。

        二、打电话:

       开车打电话是导致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据实验证明,通话时驾驶员的注意力可下降20%—70%,照顾车子及周围环境的精力减少,事故的隐患必然增加。在德国,安装车载电话的汽车,有1/3发生过相撞事故,肇事率是不装电话的10倍。

        三、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稳定性。如遇紧急情况急打方向,车辆就很容易冲出路面或出现翻车情况。另外,车轮在高速运转状态中,很容易出现爆胎现象。超速行驶延长车辆制动距离。因此遇有突发情况时,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超速行驶使驾驶人视野受到限制,影响驾驶人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而导致意外发生。

        四、闯红灯

        闯红灯是交通违法中危害性较高的行为之一,属于故意行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就是踩着雷区行走,也就是将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希望每个人都能把“安全至上”的意识放在首位,坚持“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杜绝闯红灯的陋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五、听音乐:

        开车时听听音乐对减轻旅途劳累、放松紧张的神经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若音量过大,就会加重驾驶员的听觉负担,分散注意力,降低判断情况的准确性,常会导致车祸的发生。实验表明,当音量为75分贝时,驾驶员判断的失误率不到24%,而当音量为95分贝时,判断失误率则高达40%以上。音响大于107分贝,司机的视力开始有下降趋势,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后,可通过神经系统使视力发生异常变化。德国专家指出,过高的声音使人兴奋、注意力分散,继而出现听觉疲劳、心烦意乱,影响正确判断。

        六、吸烟:

        都以为开车吸烟能提神,其实不然,美国调查表明:吸烟者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与不吸烟者比为1.5:1。因为,吸烟能提高大脑兴奋度,吸烟时司机更易冒险开车。澳大利亚研究发现,驾驶员在开车前吸3支烟,会使观测视力降低20%左右,思维反应速度降低25%,最为明显的损害是降低了司机辨认红、绿颜色的视觉能力和对暗环境的适应性。

        七、心理因素:

        司机本身的思想情绪处于苦恼、忧虑、愤怒、激动时,会产生心理急燥、思想混乱,精力分散、反应迟缓等不良表现。美国学者曾调查了392名发生了交通事故的司机,有20%是在事故前6小时内受到了强烈剌激。在中国存在的"斗气车"现象,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八、药物因素:

        服感冒药后开车比酒后开车更危险,因为感冒药内大多含有具催眠作用的药物成分。德国学者调查表明:有11%的司机发生车祸与服镇静药、安眠药、止痛药及某些止咳药有关。这类药可引起嗜睡、注意力分散、视野缩小或模糊等。

        九、疾病因素:

        医学研究表明,患糖尿病或癫痫病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危险性比一般司机高30%。这是由于糖尿病人常会发生低血糖、可致一时性眩晕。而癫痫病更难以预测。

        十、气象因素:

        气象条件恶劣有碍行车安全,太阳光过强,也会影响行车安全。科学家通过模拟试验证实,太阳强辐射可使大脑反应速度变慢,使司机难以应付行车中的紧急情况。

        十一、生活因素:

        暗光下看荧屏会过多消耗体内血清维生素A,连续几小时观看,可使血清维生素A减少近一半、视力下降30%,同时也影响辨色能力。此外,夜晚娱乐时间过长,早晨空腹开车、连续长途驾车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隐患。

另外,医学研究表明,人意外死亡的高峰时间是夜里2时到4时,这段时间人的警觉性和行动都较为迟缓。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祸的时间在深夜1时到4时多的最多。另一个危险的时间是下午1时到4时,这是人白天活动当中最为困倦的时候,精力很不容易集中。

        总之,驾车安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他人积德行善.失去生命一切会变得没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33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