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资讯] 从“赶出门”到“请进家”——将乐县推行住村工作法带来新气象

[复制链接]
等爱的小狐狸 发表于 2014-4-2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喝擂茶……”
  一钵钵擂茶飘散出来的香气,和着将乐老百姓的那份情义,总是让人久久回味。分布在这里山乡村落的一处处住村工作室,零距离服务群众,就如擂茶一般,把干群关系越擂越浓、越擂越香。
  从“赶出门”到“请进家”,推行住村工作法给将乐县干群关系带来了新气象。将乐县委书记蒋先东说,干部多跑腿、群众少受累,干部作风转变了,自然会受到群众欢迎。
  阵 痛
  住村工作法,缘起于水南镇。说起镇干部住村的前前后后,水南镇党委书记邓万富对当年的阵痛,仍然刻骨铭心。
  2006年5月,刚到水南镇不到10天的邓万富,就遇上了大洪水。跳进朱林溪抗过洪的他,却没料到这里走进群众之难。第一次到挂包的村,本想和群众好好合计灾后工作,他就遇上了“下马威”:“村里的事,我们做主,不要外人参加。你参加,我们就不开会。”
  这样当面“赶出门”,对邓万富来说,显然出乎意料。长期在农村摸爬滚打的他微笑作答:“村里的事一定是大家说了算。我理解大家的心情,我也是村书记出来的。我到村里来保证不会增加村里任何负担,而是同大家一起想办法,协助谋划发展思路。大家可以看我的具体行动。”
  一切顺利!“外人”参加的会,在这个村里就这样“破例”开了下来。第二天,邓万富又走进了两位村民代表的家。“您跟他们不一样。”村民的欢迎,给了邓万富莫大的鼓励。但是,镇里的干部居然成了“外人”,而且还差一点被“赶出门”,对他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
  当年,去了村里不仅招呼没人打,而且入村工作也被排斥,就连水南镇本地干部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而县里,也同样因此感受到了发展之痛。原本规划在水南镇的工业园区,最终县里不得不放弃,只好异地另择新址,变成了积善工业园区。
  原定的开发区就这样“赶”没了,水南失去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和谐稳定都成了大问题,民生幸福自然也就难以落地。当年,乾滩村的群众一打开家门,仅5米宽的主干道就尘土飞扬。可是,“起初到村里住村走访时,群众非常冷漠,感觉群众工作很难做。”住村干部张光梅说。
  但是,群众的心声更要有人来倾听。“以前,干部离我们很远,我们有话也不愿跟他们说。”今年73岁的水南镇居民老张反映。
  沉 思
  “赶出门”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邓万富陷入了沉思。
  水南镇的前身是县综合农场,遗留了不少历史问题。水南工作很难开展,当年在全县出了名。一听要交流到水南工作,很多干部都嫌是“苦差”。一位县里的宣传干部,原来交流到水南时,就曾心里“咯噔”了一下。
  互相缺乏信任,是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阵痛之后的邓万富,开始了自己的思索。可是,互相缺乏信任只是表面现象,群众不信任干部的真正根子又在哪里呢?将乐上下,都在思索。
  不愿意、不善于、不敢于和群众沟通;服务群众形式单一,力量分散,效率不高;干部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浮在面上……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查摆了出来。
  各村各不同,百家百种事。竹荪生产这样的农业技术难题,不到现场不行;健康档案那样的百姓生活琐事,不进家门也不行……南口乡党委书记童文伟发现,群众有需求,干部来跑腿,更要服务送上门。做不到这些,久而久之就疏远了群众,淡化了感情。
  不整合各种资源,主动服务群众,不仅事情做不清楚,而且服务也不到位,群众还是有意见。在将乐县持续开展的“进百家门、知百家事、帮百家忙、交百姓友”活动之中,大家都在研究治本之策。
  几年进村入户下来,邓万富更是越理越明。根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干部的工作,走的是不是群众路线,有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又要确保服务群众全覆盖。
  2011年5月,转任镇党委书记的邓万富,很快和班子形成了共识:水南要迎来大发展,一定要破解干群关系这道难题。群众对干部的“偏见”与“排斥”,反映的是干部作风问题。归根结底,症结在于干部与群众相处的少了,听群众意见的少了,帮群众办事的少了。
  一边是新的发展良机。水南全镇划入了县城南部新区范围,发展的态势逼人。承接县里的发展项目越来越多,征地拆迁的任务越来越重。一边是深层次问题的挑战。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成了水南突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个全新的住村工作法,在水南“倒逼”而出。
  探 索
  “倒逼”出来的住村工作法,就是让干部下沉、住村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
  住村工作的方式,就是水南镇里的干部按职能、专长等因素分配住村。每村安排3到5名镇干部,每人每周2到3天直接住村工作。每个团队每周召开一次住村分析会,镇里每月召开一次住村例会。
  住村工作的重点,就是比一比“谁交的朋友多、谁送的服务好、谁的社会评价高”。每名住村干部要走访10户以上的农户,发放“民情联系卡”,并且记好“民情日记”。同时,要帮助村里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实施一个生产项目,搭建一个工作平台。
  很快,几场“硬仗”成为检验住村工作法的“尺子”。紧靠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将乐物流园用地,对接向莆铁路的玉华大道用地,一次次成功拿下。杨时文化园270亩用地,曾有6户群众反映强烈,也在住村工作中平稳“收官”。
  每一处住村工作室,都是镇里出资配置,并没有增加村里负担。如今的乾滩村,在住村工作后,主干道拓宽成了8米,两侧种上了桂花树。立面改造,管线下地,架设路灯,各家各户配上了垃圾桶。“群众也爱和住村干部说话了。”今年56岁的汤远维,盼着村里发展休闲旅游,可以人来财旺。这个金溪河畔的小村子,有3个苗木基地,离县城也不远。“你们有没有信心?我们保证支持。”邓万富走进村里,已是群众爱打招呼的熟人。
  而作为城中村的新兴村村民,则盼着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能带给村里29间店面。既打造村财强村,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成了住村干部研究的新课题。
  南口乡的零距离服务队,余坊乡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漠源乡的专业合作社辐射林农……在“四百”活动开展之中,一次次探索,一回回提炼,最后县里聚焦到了住村工作法。“现在住村干部不一样,有事没事会来我们家。他们对我们村里的情况,比我们村民还熟悉。”渡头村村民肖生水说。
  拓 展
  住村工作法,是干群贴心干事的新平台。
  去年初,将乐县全面延伸和拓展住村工作法。县乡干部每周定期住村工作,成了落实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处理纠纷的“调解员”,上下沟通的“联络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
  岗位前移“面对面”服务。设立住村工作室,要求每位县乡挂村工作队成员住村开展工作,明确住村时间,工作职责和功能定位,把县乡干部服务群众的职责落到一线,岗位前移到农村。干部住村,通过采取开门接访、入门走访、遇事专访方式,听到的群众意见最直接。光明乡村民晚上出行不方便,群众意见很大,住村干部立马协调解决。很快,全乡所有村子安上了路灯。林海深处的际下村,58盏路灯已经点亮了4个月。
  际下村67岁的谢长顺,正月初三刚种下的1400株树苗被人拔了,住村干部第二天就到山场解决。村里一株千年珍贵树木,春节被人盗伐。乡长伍海燕说,干部住村一收集线索,案子迅速侦破了。
  住村干部下得去、做什么、怎么干、干得好,成了县里的关注点。他们建立了“4+3”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即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挂钩在群众心目中有影响有威望的人、有困难的群众和有诉求的代表。
  白莲镇外出创业乡亲多,仅三溪村就有70多个留守儿童。镇党委书记黄小勇看在眼里,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络,爱心帮教成了住村干部的大事,甚至还有干部成了留守儿童的干爹。
  按需组团“点对点”服务。住村干部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无法当面解决的,按政策咨询、农业林业、卫生计生、证件办理等类别,进行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党委汇报。余坊乡余坊村林农和县龙头企业10年林权纠纷,成为住村干部的最大考验。双方认定林地面积不一的,确定误差;双方转让不规范的,完善手续;双方不能平衡的,依法走司法渠道。2000多亩山林纠纷,就这样一朝化解。
  上下联动“无缝隙”服务。以住村工作室为平台,根据群众反映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区别轻重缓急,构建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如,指导养殖户饲养技术,新农合、新农保业务咨询,开展义诊健康体检服务……17个部门52项服务,走进将乐县南口乡,流动服务队根据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端出了精心定制的服务“菜单”。
  建章立制“常态化”服务。通过建立健全住村工作室日常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促进住村工作室直接服务群众的常态和长效。县里对住村工作法进行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服务群众由“零星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满足服务”向“满意服务”转变,并且随时督查人员在岗情况。
  住村工作法给将乐城乡带来了新气象。58支涵盖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司法、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电力保障等方面的“零距离”综合服务队,平添了一道又一道风景线。
  硕 果
  住村工作法,使将乐全县上下形成了重服务、转作风、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干部住村,让人情味更浓。住村干部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融入进去,跟群众真正心贴心,得到了群众认可。4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300多户灾民,在万安镇翔安小区里共同生活,且留守的老人很多。连老人家里的下水道,住村干部都要帮忙处理。小区书记张流发说,“就和他们的儿子一样”。
  干部住村,让零距离成真。余坊乡瓜溪村几处70度大弯的山间小道,让进村拉货的不少车子吃了亏。村支书肖明曾和大家一起裁弯取直一干40多天。他还主动换出自家的田,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白莲镇古楼村富起来的乡亲要拆旧建新,住村干部腾出了村里的旧校舍。村民陈荣安挪到这里过渡后,在旧宅基地上建起了三层小洋房。“群众的事没有大小,解决了才是好事。”住村干部廖国兴说。
  干部住村,让干群心贴心。绿景农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加工项目、鹅掌楸项目,都落户到了坊头村。万安镇党委书记许惠勇说,群众乐意流转土地,住村干部一忙碌,300亩地流转了出来。“干群原来话不投机半句多,现在可以愉快地坐在一起喝擂茶聊天。”这样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干部喜上心头。
  住村工作法,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广大干部身子沉得更深,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更加直接。仅今年一季度,将乐住村干部就收集有关发展、稳定、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371条,帮扶困难群众369户、1274人,累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654个,释疑解惑449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79起。
  住村工作法,改进了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实效。深化拓展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菜单式”服务,使服务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实现了从原来单一、分散、被动的服务向多元、组团、主动服务的转变。南口乡上仰村农民种烟资金不足,住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乡里组建了由金融、烟草等部门组成的“零距离”服务队,现场办理贷款。农民说:“这下可方便了。”
  住村工作法,整合了服务力量,激发了发展活力。挂村工作队、村民事务代理、结对帮扶、党员服务站等服务资源、服务力量有机融合后,形成了工作合力,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住村工作法向企业、重点项目等领域延伸,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今年一季度,将乐绝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都能按预期目标实现开门红,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
  住村工作法,让政风清、民风好、百姓富、生态美。水南新区一天一个样,美丽县城宜居又宜业。如今,逢年过节群众总叫吃糍粑,住村干部说,还随时“请进家”喝擂茶呢……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炫音律 发表于 2014-4-2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乐有你们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409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