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地

[复制链接]
迷糊Br 发表于 2014-8-1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核心提示:2012年1月1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上榜。2012年12月17日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根据《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布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榜上有名。2013年1月28日良地建筑群(文武庙、梁氏宗祠、绪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仓、水尾木廊桥),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千年村史追踪
  良地村位于将乐县西部、万全乡之北端一隅,海拔400余米,其西与泰宁县开善乡余际村紧邻。村庄三面群山环绕,林竹繁茂,溪水潺潺,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传统村落。
  良地村初创北宋中早期,前往村庄,要历经漫长的盘山公路。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间道路迂回曲折,几疑无路之际,倏忽之间,豁然开朗,山野平涛,次第延伸,犹如世外桃源。
W020140814317190790323.jpg
良地水尾木廊桥 郜骅摄
  良地村下辖上良地、下良地、余元坑3个自然村,共107户、475人。良地历史悠久,据村内保存的《梁氏族谱》记载,“玉祥公因避难,于宋皇祐辛卯(1051)徙居西乡良地放坪(上良地),六传至彦三公,始迁居下良地”,因此,该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上良地的清嘉庆十三年(1809)梁氏合族公立“梁氏发源祖屋基”石碑,以及下良地的宋、元、清三代祖坟等,均可作为千年村史的实物佐证。
W020140814317191423544.jpg
万全良地民居 赵世锋摄
  时至今日,村内保留着大面积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巷弄相连,鳞次栉比,展示了山地古村落独有的原生态景观。徜徉于村落之间,雕梁画栋,盆花簇拥;村庄民风古朴,文风悠长。
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而良地村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独具特色,有些遗存在福建地区可谓十分罕见。
  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这一山地古村落景观建筑的核心组成与精华所在,也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明清时代极为繁盛。由于受到地形的制约,当时村落的规划建设者用古朴、科学的设计理念将有限的地势合理地安排了谷仓区、居住区、中心私塾区、家庙区、风水廊桥和道庵区,区间用河卵石铺砌的小道和台阶贯联。
W020140814317192049827.jpg
万全良地后恢谷仓郜骅摄
  文武庙。又名文昌阁,后增祀关公,遂更名文武庙。始建于明末,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坐西南朝东北,由院坪、八字形门楼、回廊、拜亭、两层殿阁、附属建筑等组成。通面阔15米,总进深25.6米,总占地面积378平方米。一层供关公,二层供孔子。
W020140814317192516115.jpg
万全良地文武庙 郜骅摄
  梁氏宗祠。又名裕启堂,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坐西朝东,由主座、上、下厅合院式建筑、前部院坪与两侧过街门楼、两侧附屋以及前部弧形吊脚楼倒座、仓房等组成。通面阔23.34米,通进深26.57米,占地面积588.1平方米。
W020140814317193139790.jpg
万全良地绪蜒厝  郜骅摄
  绪蜒厝。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座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视线开阔,气势宏大。由门头房、院坪、上下两厅合院式主座、左列花厅、右侧两列横屋、后部半圆形围垅、右院墙外附属建筑等组成。通面阔53.54米,通进深29.04米,占地面积达1094.19平方米。
W020140814317195630467.jpg
万全良地月山公屋内院 郜骅摄
  月山公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坐西北朝东南。由右前侧门道、上下两厅合院式主座、右后侧书房、左后侧藏书阁等组成。通面阔22.77米,总进深17.71米,总占地面积362.15平方米。
  后恢谷仓。建于明清时期,构筑在村溪西岸最佳台地上。大量谷仓集中建在一起,为福建罕见。这些谷仓分为三类:一是单体单层式谷仓;二是上、下层双层式谷仓;三是民居之内的谷仓。谷仓前一般围有院墙,僻有禾坪,仓内隔有高大的木柜式谷仓。一些村民至今仍在使用清代制作的风谷车。环绕于谷仓前的水渠既起到了消防作用,又净化了环境,还隐含着古朴的风水理念。
  水尾木廊桥。始建于清初,咸丰七年(1857)修建,跨良地溪而建。为单孔木伸臂梁廊屋桥,桥身西南-东北走向,宽22.4米,深3.84米,占地约97平方米。桥屋高4.27米,桥内朝来水方向,在廊桥中集中建有六个神龛,一个集灵宫,供奉如来、真武帝、妈祖、许真人、萧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区十分罕见。
永远延续的文化血脉
  良地村人才辈出。最杰出人物,当属清代著名理学家梁彣。梁彣,字维韬,号月山,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平精于求学,思路开阔,影响极广,以致人们概括将乐人文,有“城内杨龟山、城外梁月山”之说。梁彣生平著书甚丰,共有《月山遗书》、《近思斋问答》、《正念斋语》、《正思斋杂著》、《四书解说》和《吴游诗集》共23卷,现均存于省图书馆和县图书馆。
W020140814317196101437.jpg
万全良地理学家梁彣书籍印刷刻板 郜骅摄
  良地村是闽台关系的精神纽带。以梁启恒为代表的梁氏后裔于解放前落户台湾,子孙繁衍,构建了今天独特的台海关系。据将乐县台联档案记载,梁启恒原为国民党军上校参谋,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要职。梁启恒于1967年去逝,其在良地村尚有一子梁冠群,在台育有两女梁一群和梁超群,上下两代从文革期间起,就一直保持着通信来往。梁启恒在台内弟江锦思于1989年来闽探亲,并受姐夫临终嘱托到良地看望外甥、祭拜祖宗,两岸宗亲情深,殷殷血脉,得以承传。
W020140814317196250596.jpg
万全良地红军标语 郜骅摄
  良地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村庄地处两县交界的偏僻之处,是当时将乐中央苏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下半年,红七军团红四师第一团驻扎在良地并协助成立良地乡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和扩红筹款等活动。1933年12月红军第三次解放将乐,中共黄潭边特委和红七军团十九师进驻良地村,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分山活动。至今良地村绪延厝门头房左侧内壁上还留有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留下的宣传标语:“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
W020140814317196256583.jpg
万全良地历史留痕  赵世锋摄
  时光荏苒,岁月留痕。良地客家古建筑群是一处具有中国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群,在建筑艺术、景观艺术、造型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好良地村文化遗产,后人责无旁贷。(作者:余永秀 郜华)(来源:将乐新闻网)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lyd0598 发表于 2014-8-1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些有用吗,我看着那些房子慢慢的损坏,没有得到妥善的修复,在过几年我看只有废墟一堆:(别告诉我,今天县领导去良地来,
 
半边快乐时光 发表于 2014-8-2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急,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有房地产老板没有勾结本地土豪劣绅及败家贪官,那里应该是安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613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