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散文] 将乐古佛堂塔

[复制链接]
迷糊Br 发表于 2014-10-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核心提示:古佛堂塔,又称七层塔。在县城东北4公里的和平村附近的莒峡山上。《嘉靖延平府志》称此“山势盘绕而潴水渊深,不可以寻丈测” 。塔依山傍水而立,雄姿伟态,直逼宵汉。山中千古岩磴,昔为通往南平、福州之必经要道,道旁石壁有古佛石像一尊,据传唐时在此建庵设亭,取名古佛堂。后又立塔于堂左边,故名。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堂毁塔存,次年在塔下鼎建砖木结构新亭,改古佛亭为继善亭,以护古佛石像。该亭屡有修茸,今塔身尚完好。塔亭上下相映成趣,浑如天成。塔为明代建筑,高约20米,内径2.5米,七层六角形,外砖石构筑,内架木制旋梯,自下层拱门入可登顶。石质底层宽阔特高,四周镂刻各种花卉图案,檐下有砖雕斗拱。以上各层逐级收缩,塔檐均以砖迭涩砌成,并且每层窗龛依次变换方位。整肃而不觉雷同,变化而符合规矩。但尖式塔顶塌陷,木制旋梯不存,为空壳塔,现时亟待保护和修缮。 

悠悠古佛堂塔

   古县将乐之秋,太阳依然火辣辣的。虽然历经了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但毕竟降了几场喜雨,因此秋韵还是特别浓。透露给人们的不是枯黄,是金灿灿,是成熟的绿。

   于是,带着揽胜之心,仰慕之情,沿着一条高低不平的石砌古道行进,越过一条小溪,穿过小村庄,爬上山冈,便到了古佛堂塔。

   据传唐时有位云游四野的和尚来到此地,由于长途跋涉,一路颠簸,颇觉劳累,就在山冈上找一块石板躺下歇息。云霞漫天,清风鼓荡,一会儿他就睡熟了。一觉醒来,发现西边的晚霞金光四射,且不停地变幻出各种姿势,犹如千佛聚会。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五彩的晚霞越飘越低,堆集在山冈上空,草木被照得通红。突然,聚集的晚霞开始涌动起来,像彩球一样一团团落在山冈上。此时,他恍然大悟,赶忙跪下身来,大声发愿,要在这灵光妙地兴建寺庙,营造出一个佛家圣地。据说,不久就在此地大兴土木,修建起一座古佛堂,在山冈上又立起了一座高塔,朝拜者络绎不绝。不过这仅是一种传说而已,是否真有其事,至今乃是一个谜。现今的古佛堂塔,史料上记载建于明代。采用厚石板作塔基,塔体用青砖铺砌而成,七层六角。塔下的古佛堂内香火正旺,有不少的朝拜者在接受洗礼和熏陶。我在塔的周围来回徘徊,抬头看看,心情总是难以平静。古佛堂塔虽然经历了多少次兵荒马乱,被无数风风雨雨洗刷,还是岿然不动。

  1933年8月底,闽赣军区司令员肖劲光率领红三军团六师的两个团和军区两个团围攻将乐县城,部队驻扎在古佛堂塔周围,他常常骑着一匹马,胸前挂着望远镜,有时登上古佛堂塔观察城内敌军刘和鼎部的动静,敌军听到肖司令的部队驻扎在那里,一直龟缩在城内,三天三夜不敢轻易出动。这时,古佛堂塔便成了红军的一处了望哨。

   塔是佛教特有的建筑物。眼前的古佛堂塔并非简单的造型和景致。这里没有喧闹和繁华,也没有所谓世俗的欢快,这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只有佛教理义的蒸腾,一种超越和洁净。因此,塔上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块青砖似乎都隐藏着玄秘,令你久久留连。

   我从小就生活在礼教的氛围中,我不懂深奥的佛理,祖辈只教我两个字:从善。我想,佛理中的境界在某些人眼里,有出奇的神秘。因此,才会有一群群向往宗教的朝圣者,千里迢迢来到古佛堂塔前,他们把信仰全都抛向这里之后,脸上露出异样的轻松和满足,然后带着一种潜意识的超脱而回。我深信古佛堂塔周围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都是无数朝圣者沉淀的圣洁。

   暮色渐浓,顺着古道而归,我回头再看一眼古佛堂塔,它依然纹丝不动地直立在山冈上,这是它固有的守望姿势,它期待仰望的人群,为朝圣者而存在。(余永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613帖子

热门图文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0598-2262555

公司地址:将乐县水南众联创客空间2层

邮编:353300 Email:admin@353300.com

Copyright   ©2006-2018  将乐在线  
举报电话:2262555 举报邮箱:admin@353300.com  ( 闽ICP备2020022618号-1 )